本期主題
保險理賠難嗎?
這與消費者對條款的理解和期待有關系。
那么爭議點主要來源于什么呢?
保險條款定義和消費者的道德風險吧。
保險不是彩票
保險與彩票,都是經營概率的一種產品,其中,保險主要經營風險。彩票,玩的是收益。
很多人買保險,是為了值,而不是為了保障。
為什么這么說呢?
以常見的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糾紛為例,這是一種官方認定的重大疾病,且其本身具有開腹手術的相關要求。
但是很多人僅僅是急性重癥胰腺炎,就堅持要求賠付重疾責任。
這不是不對,也是消費者正常的思維和主張,但這類主張帶有非常明確的中獎色彩。
甚至點評哥遇到過有的客戶為了保險條款中3次胰腺炎賠重疾的責任故意不處理比如膽囊結石之類的風險因素,殊不知胰腺炎的致死率高達6%。
進一步說,甲狀腺乳頭狀癌、前列腺癌、這種對生活并無影響,診治也并沒有較大花費的惡性腫瘤,被人冠名“喜癌"。
但得了“喜癌”后,保險公司不再接受重疾險投保時,又會有消費者認為甲狀腺癌又不影響生命健康,憑什么不能再投保。但保險公司就是不保。
這時才發現,保險不是彩票,沒有中完再買的玩法。
所以,保障就是保障,你因為“喜癌”獲賠了,然后拿著理賠金買了車,那么真遇到了心腦血管疾病時,也就只能賣了那個車,來治療了。
道德風險
買了意外醫療的消費者,腳崴了也要去拍個片子了,買了住院醫療+津貼的消費者,感冒了也想去躺一躺,買完百萬醫療的消費者,慢慢的敢去莆田系了。
這是保險市場上常見的情況,但是往往拒賠也是因為這個不小心產生的。
醫保用藥糾紛,護理費護工費糾紛,掛床不賠糾紛,擴大自己的醫療水平,往往在不經意之間就遇到了理賠的門檻。
但與之前相似的情況相似,如果你真的因為一個痔瘡,去莆田系醫院花個一萬多,可能就再也保不上醫療險了。
保險條款應該如何定?
在保險行業,意外險也是糾紛最多的一類保險。
之前監管發文稱要在一兩年內整治意外險亂象,也是情有可依。
意外險,其實是一種引導消費者了解保險的工具。
雖然各家公司意外險都能賺錢,但是由于其保費低廉,賺多賺少也就那樣,在保險公司眼里只是一塊雞肋。因此也并未得到有力發展。
意外險理賠難,常見的是關于中暑、猝死的糾紛。
在保險公司眼里,中暑是一種疾病,猝死是由于身體不健康引起。
但其實這也并沒有什么明確證據,保險公司也很難自圓其說。
比如點評哥和行業內一位資深的理賠師聊過,中暑既然不算意外,凍死算不算意外呢?凍死算意外,中暑憑什么不算意外呢?
最終也沒什么結果,因為純從風險來看,差別只有大白天在太陽底下走的人太多,天氣嚴寒出門還不穿衣服的人少而已。
保險理賠難,其實與消費者對保險期待過高有直接關系,保險作為一種金融產品,其實很難對消費者來說產生多大的盈利。
相反,對消費者來說更多的情況可能是損失,損失利息,或者損失保費。
那我們為什么還要買保險呢?記住,保險的價值平時看不見摸不到,只有在你破財時才能體現。
只要你買保險是為了保障,那一定會如愿以償的。
|